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 
株洲:创新投贷联动模式 赋能高标准农田建设
来源: 红网      时间:2023-08-22 19:31:19

红网时刻新闻 记者 龙琦 通讯员 尹照 株洲报道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14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

近年来,株洲市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投融并举、共管协力”模式,创新投贷联动融资渠道,多渠道、多元化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夯实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数据显示,株洲市2022年至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全面完成;2023年至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3.74万亩,现已全部完成设计评审,均可如期开工建设。其中,投贷联动任务4.44万亩,已完成设计评审5.3万亩,还有4.5万亩也可采用投贷联动方式实施,今年株洲市实际以投贷联动的方式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将达省定任务的2倍多。在全省通报中,株洲市投融资创新工作位居全省前列。

投贷联动 银行助农强后盾

6月29日,株洲市金融机构助力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政银企”工作对接会举行。

现场,中国农业银行株洲市分行、中国银行株洲分行、交通银行株洲分行、湖南银行株洲分行、工商银行株洲分行、株洲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邮储银行株洲分行8家银行,与株洲腊湘王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湖南娜妹子食品有限公司、茶陵县茶祖印象茶叶有限公司等19家农业企业签订银企合作协议,总放贷金额12.28亿元。

现场签约。

今年来,株洲以大兴调查研究为契机,累计走访农业企业386家,深入了解农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全面摸排掌握企业融资需求,共计汇总92家农业企业新增贷款需求,涉及贷款需求资金达28.66亿元。

在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湖南,对金融创新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有着强烈的现实需求。

邮储银行醴陵市支行了解到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后,多次对客户公司上门,就项目贷款的前提条件、担保方式等细节进行洽谈协商,并积极协调省分行相关部门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经过省市县三级的密切配合、协调推进,在近期完成1.5亿元高标准农田项目审批,并成功支用0.85亿元。

2023年,株洲市共设计投融资创新建设面积5.39万亩,超过省厅下达任务14%;渌口区、攸县等县市区正在谋划占用明年指标提前实施投融资创新建设面积约4.5万亩,努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为此,株洲市组织“政银企”对接活动,多次与省农发行等银行对接洽谈,全力争取金融资本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争取银行金融贷款近8亿元。

同时,出台《株洲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贷联动等投融资创新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实施要求、创新内容和支持政策,特别是针对投贷联动等投融资创新建设模式,因地制宜实施“小田改大田”,开展耕地地力提升,配套灌排设施、田间道路、配套林网、输配电设施及科技措施,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各县市区均相应出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创新工作方案。

在推进高标准农田投融资创新工作中,地方国有企业充分彰显了国企的担当,在已设计的5.07万亩投融资创新建设任务中,以地方国企为投资主体的面积为4.13万亩,占81.5%,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主力军。

如渌口区2023年1.7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部采用以渌湘集团为投融资主体,建设投资标准亩均投资3000元以上的投融资创新模式。

2023年,经营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创新面积为0.94万亩,占投融资创新面积的比例为18.5%,成为投融资创新的得力助手。

如攸县蔬而康、百分农业、健坤农业和先河水稻种植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投入自有资金650多万元,完成本流转区域内的田块整治、机耕路、灌排渠清淤疏浚等工程建设,促进企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主动向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靠拢,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

高位谋划 赋能高标准农田

金风送爽,稻谷飘香。走进田间地头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土壤肥沃的高标准农田内,水稻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8月17日,在醴陵市泗汾镇石湾村,湖南省农学会组织相关专家,对“一季超级杂交稻+再生稻”千亩再生稻示范片的头季水稻进行测产,结果表明,平均亩产857.5公斤,超目标产量57.5公斤。

再生稻示范基地。

该再生稻示范片,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持的醴陵市“三分地养活一个人”粮食高产绿色优质科技创新工程的再生稻示范基地。今年,该示范片目标高产、高质、高效,全面示范推广了适宜品种、适期播种、适度密度、适时管理、适用机械、适当高度等再生稻栽培技术。

收割现场,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爽两优138叶青籽黄秆壮,长势平衡,无明显病虫害,熟相好,结实率高,呈现出一派丰产稳产喜相。

“使用再生稻专用收割机收割,压坏的稻桩比普通收割机要少15%—20%。”验收现场,承担示范任务的醴陵市庞田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正国说,新技术的应用让头季稻获得高产,进一步鼓足了他种好再生稻的信心。按照专家指导,他当即安排合作社员工对收获后的田块灌水、施肥,力争再生季亩产突破400公斤。

这只是株洲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

作为耕地中的精华,高标准农田是土地平整、农田配套、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基础,更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标明确,措施精准。株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将农田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专题研究农田建设工作;各县市区均成立由县市区委书记任顾问、县市区长任组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协调投融资创新事宜,探索形成符合各地实际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

压力传导,责任落实。各级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全力配合支持,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合力;乡镇、村组及市场主体等加强土地流转,积极配合协助实施主体开展项目建设,组织监督管护主体做好建后管护工作。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随时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项目,株洲市坚持政府、部门、农户“三位一体”同步管理,即国家投资的农田基础设施,建成后移交当地政府管理;地方配套资金或农民自筹资金建设的项目,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采取承包、租赁等方式落实管护责任;以群众投资为主建设的项目,参照农村土地承包30—50年不改变农田使用权的办法,对项目工程进行管护,有效保证了农田基础设施正常运行,持续发挥项目效益。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